
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士信
2025年8月17日至18日,以"润无止境 智启新势"为主题的2025润滑智库(第九届)润滑油市场发展论坛在西安成功举行。作为行业年度风向标盛会,论坛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..、行业..及业界..代表,围绕转型期挑战与机遇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。期间,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士信发表《重构"野蛮生长"后的润滑产业价值链》主旨演讲,从行业历史沿革、转型阶段特征、价值重塑路径及未来发展趋势四大维度,为产业价值链重构提供深度思考,引发广泛共鸣。

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士信
溯源行业七十载:从"短缺时代"到"自主突破"的演进历程
演讲开篇,叶士信以兵马俑铜车马"动物油与石墨"的润滑技术为切入点,贯通古今润滑技术的传承脉络,进而提出行业价值重构命题。他将中国润滑油行业七十年发展历程概括为"五个时期、两个阶段"(前四十年与后三十五年),基于深耕行业的实践观察,系统梳理产业演进轨迹:
草创期(1950-1980年):计划经济主导下实行"专品.."制度,..润滑油销量由10万吨增至100万吨,但"质量不高、总量不足"矛盾突出。1965年新平县政府煤油调拨凭证成为短缺时代的典型例证。
转型期(1981-1990年):计划与市场双轨并行,产销量十年内翻番至200万吨,生产工艺以"老三套"为主体,产品标准参照前苏联体系;1975-1985年行业实现寒区军用油等关键品类技术突破,保障重点领域需求。
混战期(1991-2000年):1992年市场..开放,外资品牌(壳牌、美孚)建厂抢占高端市场,国内炼油企业推行多品牌战略,民营企业以简陋设备起步,至2000年初企业数量激增至3000家,市场形态由"产能不足"转向"产能过剩、良莠并存"。
三足鼎立期(2001-2010年):2010年消费量达670万吨,形成国资(昆仑、长城)、外资与民营企业鼎立格局,但外资企业以不足30%市场份额攫取70%利润,利润分配失衡现象显著。
达峰期(2011-2020年):2010年消费量触及750万吨峰值,后因环保政策趋严与国六标准实施进入"稳中有降"阶段,尾部企业加速出清;技术层面实现三类基础油自给与国产添加剂突破,行业向高端化转型。
重构期(2020年至今):消费量稳定于550-650万吨区间,产能过剩矛盾凸显(废油再生持证产能超实际需求1倍);新能源转型、长换油技术普及与电商渠道冲击(2025年京东/天猫线下门店占比达38%)加速行业洗牌,但国产添加剂替代加速与自主标准突破(SP/GF-6、D1),驱动行业转向"质量提升"新阶段。

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士信
直面转型挑战:理性评估新能源冲击,锚定产业核心优势
针对产业转型核心议题,叶士信重点剖析新能源汽车对行业的影响:十年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,虽仅占汽车总量10%,但导致车用润滑油需求年均收缩约9%,相当于每年缩减一家大型调和厂产能。
他强调需客观评估冲击范围:民营企业主战场集中于商用车及农机领域(2000余万台农机与8000余万台摩托车未计入汽车保有量),乘用车领域占比有限;头部民企(年销超5亿元)多聚焦工业油、金属加工油领域,新能源转型对其冲击可控。
叶士信指出,当前行业困境源于多重挑战叠加:用户对品质、服务及定制化需求升级,信息透明化消除传统利润空间;长换油技术突破(商用车长效齿轮油达50万公里,趋近"..润滑");环保..监管与消费税征收趋严。但润滑油作为"刚需复购型产品",具备白电、食品、服装等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——红十月发展实践印证此点:近年聚焦聚焦油膜轴承油、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等特种产品,通过持续技术迭代(抗燃液PP值达100、磨斑直径低于0.4mm,成本降低40%),实现相关产品销量倍增,验证"价值竞争优于价格竞争"的发展逻辑。

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士信
重构价值路径:技术自主、产业协同、可持续转型三维突破
针对"野蛮生长"后的产业价值链重构,叶士信提出三大核心路径:
技术自主化:从技术追随到创新..:技术突破是价值重构基石。他以西部基础油产能演进为例:陕西富油、山西潞安等煤制油基础油已替代壳牌GTL及中东三类加氢基础油;民族品牌风电专用油技术突破迫使进口产品降价;再生油性能指标超越普通二类基础油。红十月发展曾因国企合剂无法满足需求,自主开发高性能抗燃液实现成本与性能双优,实践"先跟随再超越"的技术跃迁路径。
产业链协同:构建..响应体系:核心在于打造"高性价比+快响应"能力。红十月发展通过拓展百余家原材料供应商、优化库存管理(成品库存低于月销量10%)、应用激光雷达液位检测与机械手臂等智能设备,实现"10个SKU订单三日交付"。叶士信援引魏桥集团理念:"将必需品做得更优更廉方能持续生存",强调产业链协同需贯通采购、生产、库存全链条,将性价比转化为核心竞争力。
可持续发展:深耕细分与绿色转型:建议企业锚定三大方向,聚焦"精专特新"细分赛道(如专注导热油、空压机油企业构筑技术壁垒);突破高端进口替代(当前特种工业油进口替代率不足30%,中科润美高温链条油与高端风电油替代实践可作范例);布局再生环保领域(废油修复、导热油再生企业增长契合"双碳"目标)。
未来展望:践行长期主义,锻造持久生命力:演讲尾声,叶士信强调行业未来核心在于"企业存续周期而非规模扩张"。红十月发展耗时三年攻克液压油清洁度技术,将普通液压油清洁度提升至纳氏7级,使客户"以常规成本获高清产品",正是长期主义实践——"平价替代绝非降质,而是成熟品牌的合理迭代"。

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士信
他呼吁行业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驱动下,持续推进技术自主创新、深化产业链协作机制、聚焦可持续发展赛道。"待二十载、三十载后回望,愿你我仍屹立行业..",叶士信以产业情怀作结,祝愿同仁基业长青,并诚邀业界赴红十月交流协作。